「大富翁游戏」背后的故事

佚名 2022-01-10

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曾经玩过一款游戏 ——「大富翁」。

这个游戏很简单,就是每个玩家在一个首尾相接的地图上,通过掷骰子决定自己前进的步数,棋子所走的格子上有不同的功能,包括建房子收租、命运等等。

玩家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地赚钱,让自己不破产,并且把其他玩家的钱都收入到自己囊中。

但是你知道吗?「大富翁」其实不是一款普通的游戏,它其实是一个关于垄断的政治寓言。

1903 年,那是摩根、卡内基、洛克菲勒等垄断大亨崛起的年代,美国一位叫伊丽莎白 • 玛姬(Elizabeth Magie)的女士发明了「大富翁」这款桌游的原型。

玛姬的父亲是美国总统林肯的随行律师,非常关注当时的垄断与贫富差距问题。玛姬想通过一个游戏,来告诉大家土地垄断的危害性,游戏名字叫「大地主游戏」(The Landlord’s Game)。

当时玛姬设计的这款游戏有两种玩法:

  • 一种就是现在的规则,通过抢占土地、坐地起价,榨干其他游戏玩家,最后只能有一个赢家,其他人全部破产。这个版本是「黑暗版」;
  • 另一种玩法,就是土地虽然是你的,但是收取的过路费和土地增值的钱,由所有玩家共享,最先达到一定金额的玩家获得胜利。这个版本是「光明版」;

「黑暗版」揭示了当时的美国社会,垄断造成的社会危害。而「光明版」告诉大家,通过土地税收,「平均地权、涨价归公」,可以实现共同富裕。

一开始,这款游戏在美国高校和学术圈内流传,麻省理工学院、普林斯顿大学、沃顿商学院等把这款游戏作为教具,给学生们推演垄断和地租问题。

后来玛姬把游戏专利转让给游戏公司,象征性地收取 500 美元作为转让费,希望广大群众可以知道垄断的危害。游戏公司也承诺,在游戏发行时同时保留「黑暗版」和「光明版」这两种游戏规则。

然而,由于市场的选择,所有人都喜欢玩「黑暗版」,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成为「大富翁」,游戏公司为了利润最大化,违背承诺,砍掉「光明版」,游戏名也改成了「垄断」(Monopoly)。

玛姬知道后非常愤怒,向媒体控诉。旧金山大学有一名经济学教授也因为看不惯游戏公司歪曲作者愿意,另外推出了一个「光明版」,取名「反垄断」,但是却被游戏公司起诉侵权。

这其实颇为讽刺。游戏本身就是教育人们,如果一个公司不断地发展,到了某一个程度,就再也没有人可以与其抗衡。

公司是逐利的,无论是什么,一旦垄断形成,有可能就会不断提高自己产品的价格,从消费者身上赚到更多的钱。

美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大公司,都有垄断的阶段,包括标准石油公司、IBM、美国电报电话公司(AT&T)以及微软。

当然这些公司也在经历了反垄断风波之后,受到拆分或者是制约。


END

评论: 阅读:
猜你喜欢